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。今年以来,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稳就业决策部署,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,全力抓紧抓实。8月20日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《关于开展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的通知》,从加密岗位信息提供、启动专项职业指导、集中开展培训见习、扎实做好困难帮扶、加大就业权益保障、强化政策宣传落实等6个方面全面部署推进。各地切实加强组织领导,强化资源统筹,将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作为落实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的重要举措,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,用心用情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,取得积极成效。现将部分省区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措施做法予以发布,供各地参考借鉴。
北京开展系列专项活动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。一是组织未就业专场招聘。面向2021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、35岁以下登记失业青年开展直播带岗、政策宣讲、服务宣传等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,截至目前已举办40场招聘会,覆盖1100余家单位2.7万余个就业岗位。二是打造“培训指导直通车”。邀请国家级职业指导师开展就业创业指导、职业规划等直播课、公开课活动33场,引导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,增强就业能力。三是搭建校企对接平台。组织企业工程师进课堂、高校教师进企业,实现毕业生、就业岗位和专业设置有效对接。9月启动首批学生技能提升实践活动,联合北京建筑大学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已完成或正推进相关实践实习。四是创新推动困难帮扶。针对困难高校毕业生不同状况和需求,实施“一生一策”帮扶计划。针对部分低保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不强的难题,与民政部门共同研究“逐步退出享受低保”政策,帮助提高就业积极性。
内蒙古抓实抓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。一是加密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。以全区就业创业推进会暨春季秋季网络招聘会、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项行动为牵引,自治区与12个盟市联动,密集开展各类现场和网络招聘,推广行业专场、直播带岗等特色招聘形式,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。截至9月底,全区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979场,提供就业岗位99.3万个。二是提升就业服务实效。以嘎查、村(社区)为单位,发动劳动保障协理员等基层力量,对辖区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集中开展走访摸排、信息登记。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逐一了解需求,分别提供1次职业指导、3次岗位推荐、1次职业培训和1次就业见习机会。截至目前共提供服务6051人次。三是扎实做好就业帮扶。将教育部门移交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实名服务并逐级分解,主动联系并提供职业介绍、职业指导、政策扶持等,帮助尽快实现就业。建立困难毕业生帮扶台账,对其中脱贫家庭、低保家庭、零就业家庭、残疾等有特殊困难的,制定“一人一策”,实施专项帮扶、优先援助,现已帮扶实现就业1.4万人。
辽宁扎实有序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。一是加强工作部署。实施“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”,推进建立实名制数据台账、主动公布服务渠道、深入开展校地对接等工作。二是按月通报进展。按月对各地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、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情况、脱贫和边缘易致贫家庭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通报,确保工作有序推进。三是开展专项帮扶。成立工作组,建立“市领导包县区、县区领导包社区(乡镇)、人社干部职工包学生”工作机制,人盯人促进就业。鞍山市百名人社干部对2000余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包保就业服务、宣传就业政策、对接就业岗位。四是强化政策宣传。营口市将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、就业手续办理、档案转递等办事流程制作短视频,通过抖音、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。
上海开展“乐业上海”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集中行动。一是体系化就业训练课程助力角色转换。为高校毕业生量身定制“青年乐业起点就业成长营”等专项就业训练课程,配套资深职业指导师和就业服务专家,针对“技能成长”和“心理成长”设定体系化目标,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换。二是“一校一策”推进精准化就业服务。开展职业指导进校园活动,开发面向高校学生的校园职业指导课程,提供在线微课教学。根据上海综合高校、高职院校等不同类型,为万博水晶宫定制专属服务方案,打造“高校乐业空间”“空中训练营”“在线模拟面试”平台,推出“微分享”精品课程,推进精准化就业服务。三是深化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建设。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末梢建设,联动街镇服务下沉社区、村居,为有求职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各类职业指导、岗位推荐、主题活动等针对性就业服务,实现信息到“家”、指导到“家”、服务到“家”、倾听到“家”。四是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就业服务。通过“乐业上海”微信平台不间断提供招聘岗位等服务资讯信息。全新打造上海公共招聘新平台,实现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业务的深度融合。利用抖音直播等新媒体渠道发布岗位信息,开展网上招聘活动和在线职业指导等互动服务,打造 “招聘零见面”“求职零障碍”服务通道。
江苏压紧压实责任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。一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。依托江苏智慧就业云平台等载体,集中开展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的网络招聘和直播招聘活动,累计发布线上岗位信息99.7万个。适时恢复线下求职招聘活动,举办线下专场招聘会近600场次,为44.2万人次高校毕业生提供求职服务。二是推动政策精准落实。建成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,对接教育部门将本省应届高校毕业生信息全部导入平台数据库,向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信息,推动实现“人找政策”向“政策找人”转变。三是加大创业支持力度。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补贴、税收优惠、贴息贷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政策咨询、工商注册、税务登记等“一条龙”服务,积极筹办第四届“创响江苏”大学生创业大赛。前三季度,全省扶持3.5万名大学生成功创业。四是提升就业帮扶水平。积极对接教育部门,做好本省户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接收、实名制调查和建库。根据高校毕业生专业特点和本人意愿,实施“一对一”跟踪就业帮扶。
安徽多措并举全力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。一是积极完善相关政策。从增加就业岗位、鼓励创业创新、促进供需对接等七个方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。推行职业培训券实施高校毕业生强技计划,依托电子社会保障卡,面向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推出3-6个月中长期技能培训项目。二是精准搭建对接平台。发挥安徽公共招聘网等网络招聘主渠道作用,开展“百日千万网络招聘”等专项行动,着力提升“2+N”(“周三招工”“周六招才”)招聘品牌影响力。截至9月底,全省共举办线上、线下招聘会超过2万场,达成就业意向 28 万人。三是多方助力就业创业。依托智慧就业服务平台、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系统和服务专窗等,为每名毕业生提供至少1次职业指导和3个岗位信息,对就业困难和登记失业毕业生提供“一对一”援助服务。组织“启明星”就业指导专家赴22所高校开展就业指导。实施新一轮“创业江淮”行动计划,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。四是全力抓好就业帮扶。多渠道开发见习岗位,组织5000名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见习,有针对性提升就业能力。截至9月底,全省实名制登记7.5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率为86%。五是持续优化服务模式。依托阳光就业网上办事系统等网络服务体系提供便捷服务。创新运用支付宝、微信小程序等信息化平台,为全省9.6万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。
福建创新帮扶模式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。一是夯实数据台账。加强部门联动,及早衔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,通过公安、农业、民政、残联等部门数据对比,完善毕业生数据,做到服务对象底数清、情况明。二是就业服务不断线。全省累计举办网络招聘会190场,发布岗位数22万余个;举办线下综合性、行业性、区域性及校园现场招聘会138场,发布岗位28万余个。三是加强困难帮扶。创新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“红娘”帮扶行动,建立就业“红娘”队伍与困难毕业生进行结对帮扶,为困难毕业生提供个性化、深度帮扶。现登记困难毕业生1389人,已帮扶就业935人。
山东实施 “360”全程就业服务行动,面向高校毕业生集中开展精准服务、专项服务、承诺服务。一是精准服务“三类群体”。把2021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、择业期内的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、35岁以下登记失业青年三类人员作为重点服务对象,将有就业意愿的应届未就业毕业生全部纳入实名制服务范围,搭建全省统一平台进行精准跟踪服务。二是专项服务“六项行动”。组织开展特色招聘、职业指导、培训见习、困难帮扶、权益保护、政策落实等六项专项行动,通过采取直播带岗等特色招聘、组织开展新职业就业指导、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、制定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计划、规范招聘市场秩序,开展就业政策集中宣传等措施,促进高校毕业生增强职业发展能力,尽快融入就业市场。三是承诺服务“不断线”。设立服务专员,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做到全面对接服务,确保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“不断线”。
河南攻坚克难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。一是加大宣传,确保政策落地。发出致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,公开服务机构联系方式、求职登记小程序等七个服务二维码;联合三大运营商向高校毕业生发送政策宣传短信;制作政策服务宣传图文和短视频,向毕业生精准推送,微信、抖音等各类新媒体的宣传阅读量突破10万人次。推行“一网通办”,依托省“互联网+就业创业”信息系统,把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21项业务全部纳入网上办理。开展“人社服务快办行动”,实现毕业生就业登记、档案接收、参保登记等10个事项“打包办”。二是注重创新,提升服务效能。因地制宜开展“就业红娘直播间”“优秀学子家乡行”等活动,打造体验式、互动式招聘场景。分行业、分专业举办各类线上招聘活动,促进企业和毕业生的精准对接。成立河南省职业指导专家团,启动专项职业指导,针对疫情影响推出就业指导直播活动。三是强化帮扶,做好兜底安置。对就业困难毕业生、登记失业青年开展“131”服务,即提供1次职业指导、3次职业推荐和1次就业见习或职业培训。对受灾地区困难毕业生,安排服务机构专项摸排,开展就业帮扶。向7.7万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.5亿元。
湖北优政策、强举措、浓氛围,全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。一是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月。8月上旬全省启动“筑梦湖北·就业启航”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月,组织省、17个市州、103个县(市、区)对高校毕业生发出公开信,亮明就业服务机构目录、就业政策和服务事项。二是出台新一轮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措施。省政府办公厅出台《关于实施“才聚荆楚”工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》,聚焦落户、安居、就业、创业等提出20条有含金量的措施。三是做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服务。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全面摸排、应登尽登,并创新利用智能机器人“一对一”逐一呼叫,提供“1311”就业服务。广泛开展线下招聘会、“招聘夜市”等活动,发布网络招聘会642场,提供61.4万个岗位,并创新开展“直播带岗”活动82场,观看达834.8万人次。四是统筹举办系列创业活动。连续十年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并举办电视创业大赛,累计投入2.5亿元,扶持项目超7000个。“创立方”“创青春”“互联网+”、文化创意设计等大学生创业大赛陆续开赛。
广东实名精准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。一是建立健全实名制台账。主动对接教育部门推进实名信息移交,利用社保、公安等数据加强比对校验,组织市县信息上传、核验,实名登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8.2万人。二是全面落实就业实名服务。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“1311”服务,组织各级服务机构逐一联系,做到就业有岗位、服务不断线。三是开展精准就业帮扶。对困难毕业生实施“一生一策”动态管理,通过公益性岗位强化兜底。截至9月底全省56.3%的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;尚未就业的,由专人联系持续推荐岗位,确保年底全部实现就业。四是开展线上线下招聘。启动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,搭建线上线下供求对接平台。现已纳入计划安排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621场,另将组织超过150场的网络招聘会和30场直播带岗活动。五是组织实施就业见习。多渠道采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-24岁失业青年信息,加强见习岗位储备和对接服务,确保有见习需求毕业生能够获得见习机会,今年前9月全省组织就业见习9595人。六是做好求职登记小程序服务。对高校毕业生告知求职登记小程序,做到登记一人,服务一人。
广西精心谋划为高校毕业生送岗位、送培训、送服务。一是加大岗位推送力度。共举办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22场次,提供就业岗位23万个。桂林、北海等地创新就业服务,举办“招聘夜市”活动,开启人社服务不打烊模式,现已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万个。二是聚焦毕业生能力提升。开展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,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、职业培训服务,截至9月底开展就业政策宣介24场次、职业指导公开课14场次、职业技能培训132场次,超10万人次参与活动。持续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,组织7820名毕业生等青年参加就业见习。三是加强实名制就业服务。开展“百日摸排”行动,截至9月底共为8.7万名离校未就业开展实名登记和就业服务。
重庆集中开展十大专项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。一是政策宣传落实行动。利用大数据比对,筛选符合条件的毕业生,实现“人找政策”到“政策找人”的转变。二是岗位精准推送行动。健全实名信息,根据就业需求,向每名毕业生“点对点”精准推送就业岗位至少3个。三是专场招聘对接行动。线上开设服务专区、举办“重庆英才、职等您来”直播招聘,线下举办专场洽谈会500场。四是青年就业见习行动。发布就业见习岗位1万个,鼓励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。五是职业现场体验行动。组织200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观企业、园区,感受职场氛围。六是就业技能提升行动。对接重点产业发展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需求,举办新职业等培训班100期。七是职业指导服务行动。举办10场职业指导活动和5期公开课,组织100名职业指导师重点指导1000名未就业毕业生。八是创业创新扶持行动。开展20期创业培训,向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推荐创业项目、提供免费创业工位,落实免抵押创业贷款。九是困难托底安置行动。开发1000个基层管理服务岗位和公益性岗位,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,进行托底安置。十是权益维护保障行动。开展1次集中监督检查,督促用人单位与招用的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,规范用工。
贵州细化措施安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层次就业服务。截至9月底,全省共开展专场招聘会211次,提供22万余个就业岗位;开展社区职业指导服务6279人;开展技能培训3508人,组织3361名青年参加就业见习。迅速响应启动就业服务行动。紧紧围绕2021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35岁以下登记失业青年,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具体方案,动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、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,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。上下联动打造特色系列活动。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,集中利用两周时间组织开展贵州省202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服务系列活动,通过现场招聘活动周和直播带岗周,加密线上线下招聘,推动全省上下联动、左右协同,提升供需匹配效率。推出职业指导“云课堂”和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等公共就业服务,取得积极成效。
陕西强化政府引、市场招、政策扩、平台推,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。一是用活用好各项就业政策拓岗位。持续举办“陕西重点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双选会”,延续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,积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,引导毕业生升学深造和参军入伍,稳定公务员招录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、教师特设岗位招聘、“三支一扶”招募规模。今年全省开发政策性岗位6.2万个,已到岗5.3万人。多渠道募集见习岗位5.5万个,组织上岗2.1万人。二是搭建常态化供需对接平台扩规模。运用大数据、新媒体技术推出“直播带岗”“直播政策”“新职业体验”等特色云服务,面向高校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政策、岗位信息,开展权益保护专题宣传。截至目前,全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类活动495场,服务高校毕业生30万余人次,达成就业意向7万余人次。三是优化政策与服务供给提质量。围绕“秦创原创”新驱动平台建设,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落户、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、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及医疗服务等优惠政策。西安市创新发放“西安乐业卡”(电子卡)近5万张。实施创业培训“马兰花计划”,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,优化线上申领流程,今年已完成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8220人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36万元。
新疆强化政策支持、服务保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。一是多方搭建线上线下招聘平台。持续开展“百日千万网络招聘”“职在新疆”直播带岗活动和网上招聘会,有序举办“小型化、专业化、多样化”的线下专场招聘。搭建一站式“智慧招聘”平台,推动供需精准对接。9月以来,全区组织举办各类招聘活动93场次、直播带岗20期,1958家单位参加招聘,提供岗位1.89万个。二是加强实名制精准就业服务。面向未就业毕业生和求职登记毕业生,通过“高校毕业生实名管理信息系统”和“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”开展实名推送;根据毕业生意愿、专业、技能等特点,线上线下多渠道推荐岗位信息,提供精准服务。三是分类施策做好就业帮扶。开展职业指导师对口联系社区活动和制造业职业体验活动,帮助“慢就业”“缓就业”毕业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。引导毕业生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、创业培训、新职业培训等,开展就业见习专场招聘会和见习基地“企业开放日”活动。聚焦就业困难毕业生,实行“一生一策”动态管理,开展“一对一”精准帮扶。